Graphic Design

《2023 C-LAB 聲響藝術節:Diversonics》主視覺設計(提案),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,2023
回應展演主題中的經典科幻電影元素,以賽博龐克風格作為視覺基調,創造液態、流動感的異材質(玻璃和金屬物質)作為主圖像,並利用平面與立體物件相互穿插、疊加形成似乎不合理的空間感,透過物件間與空間明度的強對比,營造具穿透感的虛實之境。

2023 C-LAB聲響藝術節 IRCAM《大都會》電影音樂會主視覺設計(提案),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,2023
延續《聲響藝術節》的主視覺風格,整體視覺呈現清冷、乾淨的基調,利用折射光影和劇照人物產生構圖的呼應並帶出迷幻的動態感,標準字以帶有裝飾性的科幻復古風格呈現,呼應經典科幻電影《大都會 Metropolis》略帶獵奇的科幻風格。
《C-LAB 聲響藝術節:Diversonics》主視覺,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,2021
以「未來、科幻、數位程式、實驗、虛實空間」作為主視覺關鍵字,創造液態、流動感的雷射材質物件,配合扭曲網格空間,強調某種不存在的物理空間、虛實空間的意象。
《劃天光:2021悍圖社》主視覺,屏東美術館,2021
以直白的語彙傳達主題述說的透明感和光感,利用模糊效果強調具動態感的光暈,搭配螢光調色彩,整合出具有當代及實驗感的視覺風格。
《悸動:調變王福瑞》主視覺,在地實驗,2021
回應主圖像呈現的賽博龐克風格及虛擬空間感,以光暈和動態模糊強化人造光的效果,透過層次的前後關係營造漂浮的、虛幻的宇宙空間。
主圖像提供/C-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
《No.101 王德瑜個展》主視覺,台東美術館,2020
以藝術家的作品造型和創作概念為基礎,發展具線條律動感的主視覺圖像。利用線條及明度的深淺漸變,營造空間的前後層次和立體感。
《時光之味-講座暨錄像作品放映》主視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,2020
藝術家作品以看似安靜的圖像揭示歷史的暴力,主視覺透過簡約乾淨的排版、被破壞的標準字設計,回應作品寧靜中參雜著批判的特質。
圖像提供/藝術家 Vandy Rattana
《堆疊時空-航照與地景工作坊》主視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,2020
以一張單色航照圖做不同的縮放、鏡射、旋轉、負片以及重新組合,透過理性的方式堆疊圖像,以增添數位科技感。
圖像提供/中研院GIS專題中心
《關渡光藝術節-游泳克》主視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2018
透過展演的基調「迷茫、曖昧、無方向性、超越」奠定視覺語彙的基礎,將游泳池作為主要場景,結合「裝置、雷射、聲響、音像、折射、破隨」等關鍵字統合圖像及材質,呈現科技實驗感的視覺風格。
《Creators進駐研發/創作徵件計畫》主視覺,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,2018
機構試圖透過進駐計劃培植藝文創作者,主視覺以七巧板元素象徵建構及重組的無限可能,選用明亮的色調呈現活潑的氛圍,吸引年輕創作者進駐。
《忘山-謝牧岐個展》主視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,2017
藝術家將臨摹與自我詮釋的拉鋸狀態稱作為「忘」,「山」則是以風景畫與人物的歷史為寫生對象。設計基於此概念,將字體發展成解構式的排列組合,並增添斑駁的質地,呼應藝術家的創作概念與作品形式。
作品圖像提供/藝術家 謝牧岐
《失調的和諧》主視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,2016
主視覺呼應展覽的核心概念:在「失調」中探索「和諧」的可能性,故在設計思考上拆解不同字型再加以組合,並在構圖中尋找平衡。
中文標準字為另一位設計師提供